中科院研究生院物理学科夏令营营员感想(七)

  • Published: 2012-07-22
  • 2453
中科院研究生院物理学科夏令营营员感想(七)
部分营员

上天入地,国之先驱

——中科院研究生院物理学科夏令营参观力学研究所

718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物理学科夏令营的同学参观了力学研究所。在为期一天的参观中,同学们聆听了力学所科研人员的专题报告,参观了研究所的优美环境和先进的实验室。这次参观活动使得同学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力学领域研究前沿,既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也为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力学研究所是有着光荣传统的科研院所,为新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创建于1956年,是以钱学森先生工程科学思想建所的综合性国家级力学研究基地,在国际力学界享有盛誉,为我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事业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钱学森、钱伟长为第一任正、副所长。在欢迎仪式上,魏炳忱研究员首先代表力学所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接着,他为大家简要介绍了力学所的组织结构和各个实验室的近期工作。从空天科技到地质灾害的预防,力学所都走在科研的前列,是国内乃至国际相关研究的先驱。

欢迎仪式结束后,同学们在研究所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了优美的所内环境。在郭永怀先生的塑像前,志愿者为大家讲述了郭先生的事迹。郭永怀烈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为国家保存科研材料,这种崇高的精神令每一个在场的人动容。在展览馆,同学们通过一件件实物与影像追寻着力学所发展的轨迹。钱学森先生工整的手稿映射出一个科学家的严谨与专注。这种严谨恰恰是青年人追求学术造诣不可或缺的品质。在成就展中,一张张奖状、一本本证书看似渺小,但正是这些支撑了共和国行进中坚实的脚步。

在下午的参观活动中,同学们主要参观了非线性力学和高温气体动力学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非线性力学实验室,同学们了解了测试材料性能的加载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与研究员的交谈使得同学们对实验室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各种新型材料也激发了大家的科研兴趣。在高温气体动力学实验室,营员们参观了激波风洞实验装置。负责人李老师给大家讲解了激波风洞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随后,大家饶有兴致地参观了风洞的各部部分,并就一些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提问。

 

来自光电世界的问候

——中科院研究生院物理学科夏令营参观半导体研究所

719日,中科院研究生院物理学科夏令营的同学参观了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在一天的参观活动中,营员们听取了半导体所负责老师的专题报告,观看了在半导体所工作过的黄昆院士等前辈的纪录片,参观了光电研发中心等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这次参观活动,同学们认识到了半导体行业在节能减排、信息科学等领域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感受到了未来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在学术交流中心,同学们通过短片了解了半导体所的发展历程。为了创建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基地,国家于196096日在北京成立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开启了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发展之路。纪录片展示了以黄昆院士为代表的一批老一辈科学家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地推动着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发展。

随后,营员们参观了展览馆。半个多世纪以来,半导体研究所在半导体科学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大量的重要成果,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重大奖励,黄昆院士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下午的参观活动中,营员们到各个实验室进行参观,了解了半导体所在光纤传感、光信息处理和半导体照明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大家深深地感受到这些科技成果将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

 

                      夏令营感想

一转眼今天已经是夏令营的第三天了。夏令营的这几天安排都很紧,从早到晚都有活动,虽然很累,但感觉也挺充实。不管是从各位老师的报告中还是在参观实验室的过程中,我们都能学到很多东西。今天一大早我们就坐车出发去国家天文台参观。在国台总部听了台长的报告后又驱车前往兴隆观测站。两个半小时的车程让人感觉有些疲乏,到了目的地已经是中午了。

午饭过后,观测站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讲了兴隆观测站的发展和现在取得的成果。由于我对天文学是外行,了解的不多,所以报告中我唯一留下印象的是国台创始人一行来兴隆考察的照片。想到当时落后的条件跟艰苦的日子,他们能在崇山峻岭中的这一片荒芜之地开创出这一番事业,实属不易。当真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报告听完之后我们便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两个大型的天文望远镜。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看到这些大眼睛,我们地球文明跟宇宙交流的窗口,内心中古老的情愫被唤醒,禁不住又是一番激动。

下午回到北京市里已经快七点了,国台最后还款待了我们一番,在此表示谢意。